献血之三(国内):台湾地区的无偿献血事业

发布时间:2013-07-01信息来源:《中国献血网》转录点击率:6808作者:朱忠悌

台湾地区的无偿献血事业起源于1974年,由红十字会倡导成立了“捐血运动协会”,并设立台北、台中、高雄、台南四个捐血中心开展采供血工作。1990年成立的“医疗财团法人台湾血液基金会”为非政府、非营利的民间公益团体(NGO及NPO),全面接管台湾的无偿献血事业,并与红十字会脱离,其董事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目前该基金会下设6个捐血中心、12个捐血站、255个捐血点遍布全岛。2011年台湾全岛总捐血量为594.5吨,定期捐血者比例为75-85%,国民捐血率达8.13%,远高于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

台湾血液基金会的经费依赖自给自足,其来源主要为供应血液的“工本材料费”,这项费用由卫生署核定。另外,该基金会可以接受社会捐赠,目前,该基金会及各捐血中心的捐血车、送血车及业务用车的79.4%由企业或民间社团捐赠。自1995年起,台湾实行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并将输血费用纳入其中。也就是说,在1995年之前,台湾的采供血模式与我们现行的模式基本相同,之后才真正实现了“无偿献血,免费用血”的目标。由于经费需要自给自足,因此台湾血液基金会严格控制各项支出,对人力资源安排十分谨慎,捐血站点工作人员一般为3-5名,每天工作8小时,采血量约80-100袋,工作效率很高。

在献血招募工作方面,台湾在献血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细致而深入的工作,以开拓新的血源。如教育部门将血液知识和捐血观念纳入中学健康教育教科书,从而使捐血观念向下扎根;针对17岁(台湾的法定捐血年龄为17-65岁)的年轻族群加强宣传,举办校园健康讲座;定期邀请幼儿园及中小学生参观捐血中心,观摩捐血过程等。他们宣传资料品种很多,包括献血知识、传染病知识、成分血知识等十几种,制作精美,图文并茂,文字精炼且通俗易懂。

在血源管理方面,无论何时走进捐血车或捐血站,都让人感到非常明亮、整洁、温馨、亲切,色彩以粉红、浅绿、浅蓝为主,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布局简洁、合理、实用而舒适,各类标识清晰完整,一目了然。所有零散物品都存放于柜子或抽屉内,随意打开任何一个柜子或抽屉,都十分干净整洁,不会发现任何与工作无关的物品。捐血点无论大小均设置便于询问私密问题的问诊间。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每个捐血点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工作人员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而我们缺少的正是这样细节上的完美。

台湾十分注重献血者筛选,每个捐血点进门处的醒目位置都会摆放这样的宣传海报“诚实捐血行动”及“提醒您,不是每个人都能捐血”,使捐血者在捐血之前能够自我筛选;在捐血者捐血之后,都会发放一张“良心回电”,使捐血者主动告知有危害血液安全的行为,并废弃所捐血液。但他们对于是否淘汰捐血者的献血资格非常谨慎,这可能与台湾人群的年龄结构有关。台湾各捐血中心对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检测不合格的捐血者实行半年后复检的制度,半年后复检合格则可以继续捐血,若仍不合格,则永久淘汰献血资格。

2007年台湾的团体捐血占总捐血量68%,2011年团体献血只占总捐血量的32%,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绝大多数的团体捐血是由民间社团发起和组织的,这一点与国内有着极大的差别。2007年由狮子会发起和组织的团体捐血占团体捐血总量的40%,2011年狮子会发起和组织的团体捐血点团体捐血总量的53%。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台湾的民间公益团体、宗教团体在推动捐血事业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民众参与各类慈善事业十分普遍,捐血观念深入人心,捐血的社会氛围十分浓厚。另外,台湾的历届领导人均参加捐血,并在每年春节前的“捐血月”活动中公开呼吁民众积极捐血,以保证在寒冷的冬季和春节期间有充足的血液储备。

在献血服务方面,捐血站点无论大小都设有茶点休息间,提供各类饮料和小食品;捐血者捐血达到5次、10次时,寄发感谢状,以鼓励他们持续捐血;每年举行“捐血服务需求及满意度调查”;捐血者生日或节日,发电子贺卡表示祝贺。目前,40%以上的捐血后检测结果回馈是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的。可以说,他们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与捐血者进行有效沟通和联络,既便捷快速,又兼具环保,并可以节省经费。他们每年都举办捐血纪念品设计比赛,并给优胜者颁奖,因此,给捐血者发放的纪念品品种丰富,设计极具创意,制作精良。

2007年台湾的机采血小板占临床血小板用量的50%左右,而2011年这一比例上升到81.8%,不足部分由手工分离的浓缩血小板补充,但他们没有冰冻血小板。所有机采血小板均在24小时后采样进行细菌培养,24小时培养结果阴性才发往临床。而手工浓缩血小板不做细菌培养,血检结果合格后直接发往临床。机采血小板的采集必须经过预约,捐血者未经预约,可能须等候较长时间。而台湾各捐血中心机采管理模式与我们基本相同,机采业务同属血源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捐血站及有条件的捐血车,全血采集和机采业务同时开展。

在成分制备方面,全血离心分离出血浆后,需要对红细胞进行总重量控制,重量基本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如果红细胞少,则用血浆量维持总重量,一定程度上具有全血的意义。成分科根据临床需求按照不同参数制备血小板或血浆,分离的富血小板血浆脂肪含量高,经过二次离心后血浆部分不在发给临床,但浓缩血小板仍然可以输注给病人。用目测方法对血浆脂肪含量进行控制,基本在中度状态时就禁止使用,但不是报废处理而用于原料血浆(台湾政策允许)。各类血浆用于临床的比例较低,大量剩余血浆(约2万公升/年)用于血液制品生产,主要产品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浓缩八因子,这部分创造的利润是丰厚的。所有红细胞需要进行洗涤,包括一般红细胞洗涤和冰冻去甘油红细胞洗涤,均采用机器方法,在密闭状态下制备。由一人操作,节约人工费用,增加了成本,但收益尚可。冰冻红细胞保存主要是罕见血型,在台湾RH阴性血液人群分布约0.33%,此种血型血源容易找到。而罕见血型已经具有大量资料库,此类血液冰冻保存只作为应急使用,并且有一定的库存量。

在人员专业配置方面,捐血站点全部为护理专业人员,献血前初筛只做血红蛋白测定,由体检问诊岗位完成。医生只占员工总数的2%,主要任务是医疗咨询、员工及志工培训、定期巡察管辖区域内的捐血点。捐血点发生较为严重的献血反应,护士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医生,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或送捐血者到就近的医院进一步诊疗。成分科工作人员均为检验或药剂专业,护理专业不能从事此项工作,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⑴、成分制备在密闭状态下制备,无菌观念显得不重要。⑵、由于捐血中心业务以采供血为主,完成这项工作链护理专业人员更为合适。⑶、成分制备类似于生物制剂的生产,检验及药剂专业人员更加适合此项工作。

在绩效管理方面,各捐血中心对捐血站点没有工作量的要求,这可能与日常工作效率较高有关。日常工作中也没有绩效考核,但在年终时由各部门领导对员工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等,报捐血中心主任审核,领导层会议确认后,按不同评价结果发放年终奖。

台湾血液基金会及所属的各捐血中心因其机构性质为民间公益团体,卫生署没有赋予其指导临床用血的权力和职责,他们也无法掌握临床用血动向,完全不能知晓临床用血的合理程度,供血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由于其经费来源依赖“工本材料费”的收取,因此,对临床用血也完全不加控制。

1.png

2.png3.png

4.png

/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