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天使,用爱心为生命加油

发布时间:2020-03-17信息来源:点击率:7720作者:佚名

    二十七年如一日平凡地工作在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和浓浓爱心谱写了一曲白衣天使的赞歌,这就是爱心天使周琳,她今年45岁,副主任护师, 1987年毕业于益阳卫校,分配至益阳市中心医院工作,1995年血站成立后由于工作需要调血站工作。多年以来她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先后多次荣获单位先进工作者、益阳市优秀工作者,2011年获益阳市“优秀护士”称号。

 

    钻研业务,技术过硬

 

    周琳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在医院工作期间曾多次获得单位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竞赛的名次、1992年获得益阳市护理理论知识竞赛三等奖、护理操作竞赛第二名,1993年获湖南省医务人员“三基”知识竞赛理论第一名、操作第三名,团体总分第二名,受到了单位和市卫生局的嘉奖。进入血站工作后,随着对无偿献血事业的深入了解,她愈发热爱这项惠及民众的公益事业,更是深深地爱上了血站护士这个行业,从此也开始了她捐献血液的爱心之旅,并一直坚持到今。在工作中她勤学好问,很快熟悉了血站的工作,通过不断努力学习,获得了护理大专、本科文凭。在工作中她善于思考,总结经验,注重技术改进和护理科研工作,在采血科工作期间,作为单位采血能手,她穿刺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9.8%以上,很多献血者都点名让她穿剌。在成分室工作期间,对传统的手工制备洗涤红细胞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减少了开放次数,降低了污染机会。与科室同事一起共同参与了《改良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科研项目,曾获得益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她积极撰写论文,在各种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护理论文。

 

    加强管理,率先垂范

 

    为了机采血小板项目的开展,她服从领导安排,到省血液中心进修,期间她虚心好学,很快熟练掌握了机采操作技术。作为科室的负责人,在机采科组建阶段,对于科室的布局安排、人员培训、作业手册、操作规程的编写、规章制度的制定、机采献血者的招募都倾注了她大量心血。为了更好的开展机采工作,体验机采献血者的服务需求,她在血站率先捐献机采血小板,并引导捐献者参与机采献血的宣传和招募工作,在她的带领下血站员工都积极参加捐献血小板,逐步推进了机采血小板的捐献工作,从而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应急和定期捐献血小板的志愿者队伍。她常说“只有亲身经历才更有说服力,作为血液工作者应该是无偿献血的宣传者、招募者,同时更应是无偿献血的排头兵。”她提倡视献血者为亲人的服务理念,提高献血服务质量。为了加强科室管理,她严把质量关,确保血小板的质量,保证输注效果。对科室实施人性化管理,真诚待人,发挥自已年资高、经验丰富等优势,言传身教,为年轻护士讲解穿刺技巧、机采献血护理、献血者招募、沟通技巧等业务知识,搞好科室的培训工作,解决业务上的疑难问题,帮助科室年轻护士尽快成长。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周琳平时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她对工作兢兢业业,甘于奉献。汶川大地震时她在质管科工作,当她看到街头市民高涨的献血热情,排长队等待为灾区捐血,街头采血工作量翻倍增长时,年近四十的她主动请缨到采血车上帮忙采血,几天来一直和年轻护士们一起在街头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甚至忙到晚上十一点多,同事们劝她注意身体,她却笑着说:“我们的工作是为奉献爱心的献血者服务,比起他们的奉献精神,我们这点累又算得了什么?”

 

    2008年遭遇严重冰灾,湖南省各地由于天气恶劣,街头献血锐减,当她得知血站O型血库存告急时,她立即走上采血车捋起衣袖捐献了400毫升血液。由于受她的感染和影响,她的爱人,妹妹、妹夫、小姑都加入了无偿献血的行列,缓解了当时用血紧张的局面。有一次晚上十点,一医院产妇产后大出血,情况非常危急,急需O型血小板救治,劳累了一天正准备睡觉的她接到加班通知,立即赶到科室,主动要求采血护士帮她采血。年轻的采血护士看着忙了一天有点疲倦的她,劝她还是预约应急志愿者,她却笑着说:“我就是最快的机采应急志愿者,我们血站人都是应急血库,病人情况危急,快动手采血!”周琳就是这样的人,每当库存不足或临床紧急用血的关键时刻,她都会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伸出自己的手臂。至今她已累计捐血37次,共计13400毫升,其中捐献全血14次,5500毫升,机采血小板23次,7900毫升,成为益阳血市中心血站献血最多的人,荣获2010-2011年度湖南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12-2013年度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鲜红滚烫的血液,承载的是感恩,承载的是生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周琳就是这样一位默默奉献在一线的普通血液工作者,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浓浓爱心为生命加油,诠释了血站爱心天使的风采!


/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