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之五(国外):美国采供血机构与献血服务

发布时间:2013-07-01信息来源:《中国献血网》转录点击率:8340作者:朱忠悌

美国是世界上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较早且最为有效的国家之一。不同于其它国家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在美国同一地区,往往同时设有隶属于美国红十字会(ARC)的红十字血液中心和隶属于美国血液中心组织(ABC)的州或社区血液中心、医院输血科等,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属于非营利性的组织机构。而且它们的实践已证明:竞争促进了美国输血事业的良性发展。 

美国采供血机构内部部门的设置和人员素质要求

美国采供血机构按业务流程,一般都设置有独立的宣传招募、采血、检测、发血和后勤保障等部门。目前,随着集中化检测和集中化分离工作的深入,一些血站的检测和成分分离部门也逐步趋向集中化。 

因医护人员稀缺且费用很高,美国的采血人员的文化程度一般为高中毕业,他们在接受了3个月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即可上岗,采血现场按工作需求配备一定比例的注册护士;也有部分州(如新泽西州)的法律明确规定,采血人员必须具有护士资格。实验室检测人员则需要相关理化检验的资质证明。

献血者招募方式

美国献血招募的主要方式为电话招募和上门招募,同时还通过献血志愿者带动、网络预约、举办献血活动等开展招募活动。

主要招募方式的工作时间和招募人员的工作安排  1)电话招募一般由少数电话招募人员在工作时间负责接听拨入的电话,而拨出电话招募献血者的工作,大多是在市民下班后的下午4—9点的休息时间进行;电话招募工作人员多为半职,也有大学生或年龄大的退休人员兼职。2)从事上门招募的工作人员一般是血站工作人员,实行弹性工作制,分片联系社区和团体单位负责人,按每天的血液需求量安排,并在网络上汇报沟通。我们在南加州红十字会血液中心组织的1次中学生献血活动现场就看到,招募人员一边负责当天学生献血的协调工作,一边在网上联系下一阶段的献血团体。

加强与团体献血单位的联系,注重招募效率  上门联系团体献血是美国各采供血机构开展无偿献血招募的一个重要手段。有的血站干脆把它们的宣传招募部门命名为市场部或销售部,市场部的主要任务即是开拓血源,负责献血宣传、献血志愿者的培训并制作献血宣传资料等。招募人员上门与社区、单位的相关人员一道,落实好具体可以参加献血的人数。如我们在南加州红十字会血液中心,参观了该中心在1所中学举办的献血活动:招募人员前期了解到该校2500名学生中,符合献血年龄的学生为1250人,本次计划招募200人献血,而实际献血人次必须达到140人。一般来说,在1个团体献血单位实际的献血活动实施前,血站招募人员要会同该团体献血单位的组织者和志愿者,先张贴宣传海报进行宣传,公告献血时间、地点,提醒献血者携带驾照或信用卡,以及进餐后献血等事项。美国很少有街头流动献血,即使有一般也只在教堂和宾馆前进行。

针对不同的招募对象采用标准的招募语言,招募者有很高的工作热情  电话招募是美国采供血机构常用的另一个主要的献血招募手段。电话招募工作人员按规定一般分为成分献血(献血者人数固定)招募者和全血献血招募者,又以招募全血的工作人员居多。电话献血招募者根据献血点、血液需求量,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选择献血者;针对不同的招募对象和被招募者提出的不同问题,都要按事先设定好的、不同的标准语言提示,做相应回答(如新的献血者和多次献血者就有不一样的回复标准)。芝加哥血液中心的1位年长的电话招募人员告诉我们说,他们每月都有星级招募者评定,她就是本月的明星,对此她感到非常快乐,感到老有所为(这些兼职招募人员中年龄最大的有70多岁了)。

其它各种招募方式的应用,使献血者招募灵活多样  1)志愿者招募:从献血者中招募来的志愿者,既可以作为志愿者参与电话招募,也能带朋友一起参加献血;2)网络招募:主要针对个人或团体预约献血,固定献血者再次献血一般通过网上预约。另外,还有举办献血活动、邀请企业赞助活动、明星带动活动、新闻媒体参与活动等方式。 

对献血者的基本要求与采(献)血流程

献血者的一般条件  献血者年龄17—76岁(16—<17岁者也可献血,但需要父母签名同意),体重≥110 Ib(约50 kg)。献血间隔期:全血为56 d,1年献血次数≤6次;单采血小板为≥48 h,1周献血小板次数≤2次,1年献血小板次数≤24次;单采双份红细胞为112 d。献血量:全血为450 或500 ml,以500 ml为主;红细胞单采为双份(2个单位,量根据计算机设定);血小板单采大部分献血者可采2或3份(1个单位治疗量/份,量根据计算机设定)。

采血活动的分工  将采血活动时间、地点安排好后,采血人员一般提前直接到达采血点,采血所需物品由采供血机构的后勤部门准备,由专门的货车运送到采血活动现场。采血活动开始后,血站每间隔一定时间派专车将已采集的血液运回,运血车配备的血箱带有滑轮,以特殊材料制作的薄冰袋作为冷源放置于血箱侧面夹层以达到冷链要求。采血结束,采血人员将采血物品清理好、装车后自行回家,货车司机则开车将其运回血站。

献血过程   以全血献血为例,在美国,献血过程包括拟献血者领号、排队、填表登记,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对拟献血者做健康征询、体检筛查,采血,采血后献血者休息,大约需要1 h。领号排队时让每位献血者再次阅读献血须知,征询、体检时,工作人员特别注意保护献血者的隐私,如在流动采血现场都分隔出了1个较隐秘的区域,在机构内部则有专门的房间;健康征询的问题有49个,涉及药物史、传染病史、其它病史、吸毒和性行为等,要询问献血者出生年、月,还要检查献血者的双臂有无针眼以筛查吸毒与否;对于治疗≥1 a、没有复发的肿瘤患者,会有特别说明不宜献血和可献血的疾病诊断细则;通过饮食和药物控制的糖尿病患者符合标准也能参加献血;残疾者符合献血要求的也允许献血;对曾有在各流行病疫区国家和地区旅游史的拟献血者的问询十分详细。物理体检包括体温(≤37.5℃)、脉搏[(50—100)次/分]、血压(最高180/100 mmHg、最低90/50 mmHg)等;血液初筛血色素达标(最低12.5 g/L值)即可。采血多用卧位或半卧位,献血完毕时特别关照献血者把手臂举高3 min,再绑弹性绷带,献血者在采血床上卧床休息一会儿再起来,献血后一般休息15 min;献血者要阅读献血后注意事项、了解下次献血时间等,采供血机构赠给献血者小纪念品,提供饮料和小点心,但不发给《献血证》。采血现场会同时进行红细胞单采,一般2 U/次(全血1U=500 ml);血小板单采一般在固定采血点进行。

美国献血服务特点给予我们的启示和可借鉴处

监管和执法力度强   美国许多部门,包括红十字会、州、社区、医院等都有采供血职能,但它们都实行严格、统一的标准,接受FDA和AABB的监管以及其它职能部门相应的管理。有的州直接采用AABB的标准作为州政府的管理法规,机构内部通过建立严格、详细、缜密的操作规程来进行管理。原则上FDA每2年对采供血机构检查1次,检查前不会通知具体检查时间,所有机构平时必须保证严格执行各项标准,从而有效地保证血液质量。检查时受检方必须向检查方提供其所需要的所有材料,FDA检查官员有权随时检查并责令受检方停业或整改。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采血中心负责人就告诉我们,FDA的官员对他们前1次检查间隔数月后,曾在某天凌晨5时便再次前来检查。

重视招募和服务   尽管美国各地在献血者招募的方式上有所区别,但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南加州红十字血液中心,仅电话招募员就有155人,负责上门联系者85人,负责宣传、制作宣传品者9人;在管理上也十分严谨,都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并提前做好计划,提前落实,如纽约血液中心更是针对不同的招募对象,分类制定招募策略;对于电话招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个问题,各地采供血机构都有相应的应答标准;而网络招募因方便献血者主动联系,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我们注意到,献血现场工作人员一般都很充足,场地布置、服务、休息等候等人文关怀方面比较到位。吸引献血者的方式通常也仅是赠送一些小纪念品,如T恤衫、电影折扣券、其它优惠券等,也有个别血站采用累计积分获得较高价值礼物的鼓励方式;同时,血站每年还会举办晚宴答谢固定献血者、赞助商;有的团体会给献血的员工发1张咖啡券,免费赠送1杯咖啡。赠送给献血者的小纪念品价格一般在5—10美元,相比美国的消费水平虽然不贵,但在细节处理上却尽显心思,如普通的T恤,许多地方会邀请献血者参与设计,并评比优胜者,让献血者有更多的参与感,或者邀请热门球队的队员在上面签名等,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血液紧张的局面依然严峻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血液需求也成为了美国采供血机构面临的严峻问题,如南加州红十字血液中心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也只能满足血液需求量的60%,其余40%则要从其它地区调剂,纽约的情况也类似。目前,美国人群中参加献血的比例约为5%,但是美国在献血量和献血间隔上的规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不应求的矛盾。对比美国的献血标准,由于人种和身体素质的因素,我国不可能完全照搬他们的献血条件,但是,适当调整我国的献血间隔期标准,更大力度地鼓励一次献血量向400 ml转移应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body>